随着人类社会加速转型至新能源车领域,对钴和镍这类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金属的需求出现井喷,深海开采这类矿产资源也迫在眉睫,但目前深海采矿对于环境的破坏还是未知,也是行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
目前,深海矿企和联合国国际海床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正在完善对深海开采规则的修订,而像宝马、谷歌这类企业纷纷表示仍然需要更多的环境研究才会选择购买来自深海的矿产。
援引彭博报道,ISA正准备在7月通过法规,该法规可能会促使人们为开采电动汽车电池的金属而一拥而上。而环保主义称,这将危机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并担心ISA与新兴采矿业关系过于紧密。而这样的冲突也充分暴露了各个国家在面对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想要生存所面临复杂的权衡取舍。
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家Will Homoky表示:”这是调和人类在获取海洋资源(食物、矿产和能源)与保护这些栖息地方面的利益的巨大挑战。“
深海矿产勘探历程的跌跌撞撞
DeepGreen Metals Inc.旗下的多艘研究船已经在开展海底矿产的勘探以及数据搜集工作。其首席执行官Gerard Barron表示:”这是关键时刻,DeepGreen勘探的海洋区域拥有的电池矿产储量,可以为2.8亿辆插电式汽车供电。“
而该公司于上月刚通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以29亿美元的估值合并,其背后还有来自Glencore Plc以及Allseas Group SA的支持。而DeepGreen其实只是新一代海洋采矿商之一,其中还包括像洛克希德马丁、中国五矿集团以及比利时Deme Group等大型公司。该公司于4月20日首次使用深海采矿机器人来进行矿产资源检索。
先前就有开采海洋深处的尝试,包括美国中情局的Summa Corp.和Deep Sea Ventures,都在1970年代停滞了。最近,Nautilus Minerals Inc.甚至威胁要摧毁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水域的珊瑚礁,这也直接激怒了环保主义者,也使得大多数投资者失去了收入。
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印度尼西亚附近的海床因为拥有丰富钴和镍资源也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中。
质疑声从未停息
而一些科学家仍然对采矿方提出的环境权衡持怀疑态度,并强调了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风险。
圣地亚哥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Lisa Levin表示:”业界提出的想法是错误的,即如果我们想要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电池,那么我们就必须开采深海。“
由于开采海床而产生的沉积物将如何扩散尚不确定,有可能会改变海洋的化学性质并损害鱼类。研究还表明,近三十年后,对海床的干扰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则呼吁暂停开采,绿色和平组织甚至威胁要破坏深海矿业开采。由于酸化、塑料污染以及珊瑚灭绝,海洋生态系统已经饱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虽然钴和镍的海底沉积物可能会消除电池制造面临的瓶颈,但对环境风险的担忧促使宝马、谷歌以及三星SDI Co.于上个月表示,他们还不愿意这样做。他们更倾向于直到研究表明这种活动是良性的情况下才会购买从海洋中开采的金属。
矿企才是近些年海洋研究发展的幕后金主
过去十多年中,许多对深海的研究都是由矿业企业资助的。
矿企也在与监管机构协调制定规则,以使项目在可行的情况下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Levin表示,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意味着ISA的主要目标实际上已经成为开放深海采矿的开端。
根据ISA的声明显示,矿企将受到年度报告的要求以及独立监控的约束,以验证他们是否遵守环境法规。该机构是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于1994年成立的,目的是确保仅开采国际海域中的矿物质以造福人类。
环保主义者和采矿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日益加剧,意味着ISA将于7月份宣布的规定将面临来自双方的严格审查。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深海一号”: 带领油气勘探开发走向超深水
在过去的2021年,各行各业循着“十四五”规划勾勒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真抓实干,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于两会期间推出特别策划,聚焦能源、航天、交通等行业的重大突破,报道其背后的创新历程,展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
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交出了自正式投产以
0评论2022-03-04514
“深海一号”: 带领油气勘探开发走向超深水
在过去的2021年,各行各业循着“十四五”规划勾勒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真抓实干,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报于两会期间推出特别策划,聚焦能源、航天、交通等行业的重大突破,报道其背后的创新历程,展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
前不久,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交出
0评论2022-03-04174
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产气超10亿立方米
2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位于海南陵水海域的我国首个自营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在保供季为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清洁能源来源。
据介绍,气田成功达产10亿立方米,验证了我国自主创建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运维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也标志
0评论2022-02-14286
填补空白!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成功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研究团队研制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地球化学标样,通过了多轮专家评审,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成为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标准物质具有定值元素种类多、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且梯度明显等特点,定值项目、定值方法、稳定性等主要技术特性达到标准物质研制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富稀土沉积(下称&ldq
0评论2022-01-13191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许可管理办法(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为切实履行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担保国责任,规范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及相关活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修订形成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许可管理办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根据2018年发布的《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令第2号)要求,现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馈意见包括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意见建议
0评论2021-12-23493
太平洋海底富有钴、镍、锰和铜等金属结核
一个国际机构正在权衡一项提案,该提案可能对确定何时以及如何从深海海底提取电池矿物至关重要——这一决定对电动汽车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科学家和矿工们早就知道,在海洋最深、最遥远的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贵金属。最大的宝藏位于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那里的海底有钴、镍、锰和铜等金属结核。
许多海洋科学家表示,早期研究表明,结核是延伸到海底以外的复杂生态系
0评论2021-12-13468
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达千万立方米
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冉永平、丁怡婷)据悉,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达100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全面掌握超深水气田的生产运维完整技术体系。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自今年6月投产以来,该气田已完成设备调
0评论2021-11-25177
中国石油联合中国海油在世界最大深海油田实现首次提油
日前,由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海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期租的动力定位(DP)油轮Windsor Knutsen号,顺利完成在巴西布兹奥斯项目的提油工作,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夜间抵达中转地进行过驳。这是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在该项目的首次深海提油过驳作业,标志着中国石油在该项目正式进入投资回收期,也意味着中国石油深海提油销售机制走向成熟。
此次与中国海油联合提油的作业总量
0评论2021-10-27202
中国石油在世界最大深海油田实现首次提油
当地时间10月4日,由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海油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期租的动力定位(DP)油轮Windsor Knutsen号,顺利完成在巴西布兹奥斯项目的提油工作,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夜间抵达中转地进行过驳。这是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在该项目的首次深海提油过驳作业,标志着中国石油在该项目正式进入投资回收期,也意味着中国石油深海提油销售机制走向成熟。
此次与中国海油联合提油的作业总量为1
0评论2021-10-19360